我們都希望事情能夠被「完全」解決,也就是從發生的源頭開始,一步一步地處理所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最終根除,再也沒有問題。但這個願望在實務上卻幾乎無法達到,總是有各式各樣的障礙與無可奈何存在,讓事情不如預期、讓問題恆常地存在。
直面問題,並希望能一口氣處理乾淨是人們的天性,但這也這往往會致使我們迎頭撞壁,卡在其中無法動彈,就像曾經試圖處理這件事的其他人一樣,問題持續擱置。
事實上,比起無法做到的根治,只要能讓情況稍稍改善就夠了。若正面迎戰只會前仆後繼的陷入困境,那適當地蜿蜒穿過未知的領域,設法迂迴處理可能是另個解方,有更大機會取得夠好的小成果,為出乎預料的重大改變奠定基礎。
《變通思維》這本書就提醒到:
習以為常的清楚規則與慣例會使我們麻木,限制我們看見和追求無窮的可能性。當慣例無法發揮功用時,就需要改變我們平常處理問題的途徑。
而作者總結出的4種「變通思維」就幫助先人們繞過問題,取得多樣成果:
1. 搭便車:將注意力從「缺少什麼」轉移到特定情境的「已經有些什麼」
於是尚比亞農村缺乏藥物的困境,藉由遍及各地的可樂得到改善,讓藥物搭乘可樂物流的便車。
2. 鑽漏洞:利用模稜兩可或一套乍看下不怎麼適用的非傳統規則
於是部分國家婦女無「法」墮胎的困境,藉由公海上只適用船艦母國法律而合法,「浪尖上的女性」帶女性前往公海墮胎。
3. 迂迴側進:可以擾亂正向回饋的流動,重新設定流向
於是印度人隨地便溺的困境,藉由對宗教的信仰而改變,在外牆膝蓋處鑲嵌有印度教神明的磁磚。
4. 退而求其次:代表繞過複雜狀況,追求一個眼前的目標
於是疫情時防疫物資急缺的困境,藉由相關產業的原物料與產線相似而能快速擴產,奢侈品牌LVMH就以香氛與乳霜的產線生產乾洗手液。
這本書佐以大量的範例與實證,詳細且透徹的描述了4個變通方式,以面對複雜而困難的狀況,藉由思維處事的變通取得良好的成功。除了統整出的變通思維讓人信服外,出色的敘事能力更是這本書的亮點,每個實例都讓人為了難解的困境而頭疼,更為了處理這個困境的人拍案叫絕,讓這本書生動而難忘。
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,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?你可以……
華藝電子書:我要借書
灰熊愛讀書:我要買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