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好書指南 | 《雖然想死,但卻成為醫生的我: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》

好書指南 | 《雖然想死,但卻成為醫生的我: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》

本書分為兩大篇章來還原急診室裡的日常,前半段落多是重症患者的生離死別,在多數日子裡急診醫師需要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患者,在決定診治順序的時刻,使用檢傷分類,最嚴重的是一級,輕症是五級。

按照規定,一級病人須立刻處理,二級病人須在十分鐘內診視,也就是說不管當下你正在處理什麽樣的問題,只要有一二級病人出現,醫師就要丟下手邊的工作馬上進行復甦急救,先穩定這類病人的生命徵象。

大概沒有別的專科醫師像急診醫師一樣,在工作上要面對如此大量的死亡、面對家屬最毫無掩飾的情緒崩潰。

作者本身患有憂鬱症,這樣的人卻選擇成為一位急診醫師,光想像就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。

卻又因為這樣,在作者筆下那些自我了結的生命被好好體諒了、那些不幸家屬的失控被好好理解了,身為醫師在匆匆忙忙的醫療現場沒有時間消化的悲傷與自責,也被溫柔地書寫下來了。


尤其喜歡作者描寫在美髮院被理髮後美髮師都會和顧客說辛苦了,聯想到幫撕裂傷患者縫合時「不管有多麽忙碌,我都不會忘記向我的患者表達感謝之意,就像我剪頭髮被對待的那樣,也因此更加感謝患者面對傷口的慌張卻願意忍著疼痛,鼓起勇氣將撕裂傷交付予我,對於他們人生中不常發生的這種『辛苦』,我與他們四眼相對,有時候輕輕拍著他們的肩膀,在這裡,辛苦的是你。」

結束了第一段落色彩濃厚的關於死亡,後半段落則是相對淡墨的談生存。


在這最接地氣的醫療場域,往往可以由當天天氣或是節氣觀察出患者的數量、時間和主訴的共通性,一陣暴雨過後在路上東倒西歪的交通事故患者濕淋淋地排隊進來、夏至前後一天內會有多位因熱衰竭被送往醫院的辛苦工人、重要節慶吃壞肚子的人們(在台灣則是中秋及春節)。

作者在書裡寫道「醫院門外那些幸福地盡情恣意玩耍的人之中,被那一天的不幸之神選中,因此跨越急診室的門檻,被送了進來。對照外頭熱鬧的景象,更是呈現明顯對比,使得不幸感更加濃郁。你只要站在這個地方,就會有一種所有不幸都沉潛在自己身體裡面的感覺。」同樣身為急診醫師的我有時也樂於在忙碌之餘觀察這樣的事情,畢竟是在急診室這樣的環境工作才有的特殊體驗啊!

🟠本篇選書:
《雖然想死,但卻成為醫生的我: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》


關於編輯

Ad Cheng【IG連結

喜歡閱讀和登山,所以最喜歡帶著書跑到山裡,願望是家裡有頂天立地的一整面書牆,日常選書多是華文文學、自然書寫、社會心理以及醫療觀察,目前是急診醫師,兼差書評寫作。